10月31日,由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电商行指委”)与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供销行指委”)联合主办,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5年职业教育财经商贸大类(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在学校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守三农初心,铸电商匠魂: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专业价值重构”为主题,聚焦财经商贸大类(电子商务类)专业与供销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活动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职业院校的领导、财经商贸领域专家、职业教育工作者及师生代表,共同探讨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陈达,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校党委书记劳赐铭,学校校长陈德泉出席活动并致辞。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林锋主持活动。

陈达代表浙江省教育厅致辞。他从“以政策为纲、以产业为基、以协同为要”三方面,就如何把准思政建设方向,夯实思政实践根基以及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他指出,只有真正做到“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才能为培养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思想动能。

陆春阳代表全国电商行指委视频致辞。他介绍了2025年职业教育财经商贸大类(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四场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回顾了电商行指委对课程思政的持续探索,并提出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质量电商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劳赐铭代表全国供销行指委致辞。他系统梳理了供销行指委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实践,并就如何推动课程思政与供销行业精神实现同频共振表达了殷切希望,期待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供销行指委、电商行指委携手共建“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标杆”,为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坚实而有力的人才支撑。

陈德泉作为承办方代表致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扎实成效,提出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此次备课会为纽带,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把价值塑造与技能培养深植教学,助力学子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共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特邀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霄,围绕《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开展深入解读与专题领学。张霄系统梳理了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脉络,廓清了公民道德的内涵,明确提出以《纲要》为核心主线,构建彰显职业教育“职业性”特征的课程思政体系,为电子商务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与实践思路。

在案例分享环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杰出工匠、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浙江省劳动模范、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旭东,以“恒心守初心,匠心求创新”为主题,分享了鱼跃第十代传承人的“打着酱油、干着宣讲”奋斗历程并与两位学生现场热情互动,激励大家将这种坚守初心、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工匠精神,转化为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的宝贵资源。

为切实推进编写工作,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特邀电子商务领域及课程思政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组建了《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写组。会上,学校商务智能学院副院长童红斌详细阐述了《指南》编写工作的内容安排与具体计划,为后续编写工作的系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体备课环节中,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主持人、浙江省教学名师盘红华教授紧扣时政热点,与来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等7所学校的教师围绕始祖鸟“喜马拉雅山区烟火秀”事件引发的网络营销议题展开现场研讨,生动展示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过程与教学设计思路。

在说课展示环节,学校数字贸易学院院长颜青,合作经济学院副教授孙达分别就《客户拓展与维护》《茶叶冲泡技法》两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说课展示,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研讨的优秀教学案例。浙江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贺武华对本次说课进行点评,精准提炼了课程思政的理论精髓与实践智慧。




会前,与会代表们还参加了2025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三届电子商务运营数据分析赛项决赛开幕式,实地参观了学校校史馆、党建供销文化馆、数字工匠学院以及茶艺实训基地,亲身感受了大赛的热烈氛围和行业前沿技术,深入了解了党建与供销文化的融合特色,并在实训基地观摩了师生的精湛技艺展示,为后续会议的深入研讨激发了实践灵感,汲取了发展智慧。

本次活动通过腾讯会议、“智慧职教”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省内外400余名教师线下参会,线上参会人次达5000余人次,为电子商务类专业、供销行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广泛的交流平台,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参考,有力推动“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协同并进,为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