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 48小时出2个方案1个宣传片,看乡村CEO们如何“大考”

来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CEO学员在沙滩上留影 吴颖/摄

清晨5时10分,岱山县岱东镇龙头村还笼罩在薄雾中,90后吴颖已经举着摄影机在海滩拍摄了。“这个镜头要放进宣传片,你们的目光都要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吴颖对着身旁的组员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

这是浙江乡村CEO培养计划驻村实践环节中,发生在龙头村的一个场景。10月14日至16日,来自浙江各地的乡村CEO培养计划20名学员进驻岱东镇龙头村、塘墩村等海岛村落,聚焦“海洋文旅升级”“渔村产业融合”“村集体增收破局”三大课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海岛乡村运营实战。


浙江乡村CEO培养计划学员进村座谈 王莉/摄

48小时攻坚:从调研到方案的极限挑战

“大家记住,你们不是来写论文的,是为村里策划可行性方案的!”开班仪式上,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带队老师王莉一句话让学员们瞬间进入状态。这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被随机分成4组,每个组都需要在48小时内交出两份沉甸甸的“作业”——整村运营片区化方案和具体产业业态方案,还要制作完成一个3分钟的宣传视频。

时间紧、任务重,各组马力全开,首先开启田野调查。“我们村的沙滩资源不错,但游客来了除了看海没啥可玩的。”龙头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华告诉学员,村里最大的痛点是季节性变化明显。学员张丹丹是龙头村小组的带队组长,也是杭州一家文创公司的负责人,“是不是可以开发‘海岛贝壳艺术工坊’,让游客自己动手做贝壳饰品,还能和村里的民宿联动推出‘贝壳主题房’”。指导老师张若正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这个思路好!但得结合岱山的海洋文化,比如融入渔民画等元素,让产品更有在地性”。

“这栋结构完好,适合改造成民宿;那栋空间大,可以做共富工坊。”当学员沈阳在手机地图上标注的时候,塘墩组的学员们正与种植大户促膝长谈。“我们最缺的是品牌和销路”,种植户徐师傅的话被学员们认真记下。这些调研信息将在当晚的头脑风暴中进行交流、分享、分析、整合,最终提炼出一个初步方案。

浙江乡村CEO培养计划的学员们正进行头脑风暴 王莉/摄

深夜风暴:会议室里的思想碰撞

晚上8时,学员们在龙头村一家民宿的大厅里开启“头脑风暴”。龙头村的老渔船能不能改造成“海上餐厅”,塘墩村的闲置盐田可以搞成“盐田艺术装置打卡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各种建议想法。指导老师张若正一边认真听,一边指导:“业态方案要更具体,比如花生、玉米、土豆要考虑冷链物流成本,要考虑科技规模化种植还是传统生态种植等等。”

“我建议主打‘岱东一桌鲜’品牌,整合几个村的特色海鲜以及农产品。”学员王敏的提议引发热烈讨论。窗外海浪声声,室内争论不断,咖啡杯在桌上排成了一排。

次日凌晨1时,塘墩组学员王立娜还在修改方案。为了尽快完成框架,小组成员们决定轮班休息,接力干活。“这比互联网公司的996还刺激。”一名学员打趣道,手上键盘的敲击声却未停歇。

学员大合影 郑雪/摄

成果验收:山海之间的新想象

方案会演开始了,4个小组各显神通,都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策划案。

塘墩组提出了以“岱秀才”为IP的区域品牌和农业产业链打造项目方案,计划将闲置农舍改造成集加工、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体;龙头组设计了业态创新规划:三大新聚场+两大赋能,打造“可拍照、可参与、可带货”的青年创业型海岛目的地。

“大家的方案让我们看到了村庄新的可能。”岱东镇党委副书记洪涛说,乡村CEO带来的不仅是方案,更是新的发展理念。“我们镇里会全力支持,期待这些优秀的项目都可以落地,让海岛渔村真正火起来!”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严勇杰表示,这种高强度实战旨在模拟真实乡村运营中面临的挑战,大家要学会在有限资源下快速决策,在多方诉求间寻找平衡。学员们的方案已经超越了常规的乡村旅游框架,大家看到了数字时代给乡村带来的新机遇,比如直播电商、云端办公等新业态。

海浪依旧拍打着礁石,变革的种子已经播下,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乡村CEO们,不仅为乡村里带来创意方案,更成为乡村振兴路径的全新探索的先锋队。正如龙头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华所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策划方案,更是敢于突破的勇气和城乡链接的视野”。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7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