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激发青年大学生爱国爱党情怀,深入学习党史,自觉接受红色教育,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寻访红色党史印迹”小分队于8月3日奔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浙江省龙泉市住龙镇开展为期九天的红色主题暑期社会实践。
红色旧址忆往昔,学史力行担使命
8月3日,实践团队启程前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浙江省龙泉市住龙镇。在张村长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村里的红色历史印迹,聆听了红色党史故事。住龙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江创建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从红军街、弹孔广场、粟裕办公旧址到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再到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团队成员感受到了这个小镇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印记着当年红军在这里战斗的烽火岁月。
在特委旧址老屋中,成员们有幸见到老宅的主人范有森,他热情地带领成员参观旧址并细心地为成员讲解在那里发生的革命故事。实践团通过革命物品感受抗战的艰难困苦,在细致的讲解中领会革命年代英雄的不屈品格。
今年正值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在活动前期团队成员与当地旅游公司取得联系,经过短期培训后,作为见习导游在本次活动中带领红色研学旅游团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吃红军饭、听革命历史课、走红军路、唱红军歌等活动宣扬红色文化,追忆红色历史,用革命的精神涤荡心灵,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中去。
“七一”宣讲进万家,深入调研话基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团队成员融合专业优势设计扇面,将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内容融入扇中,在当地开展宣讲活动。
在结束宣讲后,团队成员来到便民服务中心,与住溪村村长张小云进行交流,谈话过程中,成员了解到该镇秉持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绿色发展“强”起来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着力推进“红色小镇”建设。通过聆听张村长的介绍与教诲,团队成员对住龙镇厚重的人文历史、肥沃的产业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了初步认识。
为进一步了解该地红色产业发展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团队成员走访住溪村村民,以发布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实地调研。与村民的对话中,成员了解到近年来住溪村的基层治理实践颇有成效,为村民带来了便利与机遇。
走访慰问送温暖,传承薪火守初心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艰苦奋斗。为重温党史悟初心,锤炼党性强使命,团队成员慰问住龙镇内的一位百岁老兵和九位老党员,他们胸前的纪念章映照着五十载荣光,诠释着这个时代的荣誉与担当。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罗凤养出身于1918年,他是为红军送情报的老交通员,也是数十年深耕乡野,开渠修路、为民造福的“开拓者”。
曾任职10年支部书记的老党员罗岳祥今年已80岁高龄,在职期间他一直坚持为村民服务,致力于基层组织建设,是村民们心中的好干部。
“连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受部队口头嘉奖3次,并连续四年评上了“五好战士”的老党员张清文今年78岁,1964年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春退伍回乡,回忆起部队生活时脸上洋溢的兴奋自豪之情令人动容。他带领团队成员重温入党誓词,讲述党史故事,提笔写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载着他对青年的殷切希望。
乡村振兴展新貌,专业优势助发展
近年来,住龙镇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围绕“红+绿”发展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科学规划多功能旅游内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外的住龙人纷纷返乡创业,奶茶店、书吧等城市商业形态也在山沟里立足,促进全乡旅游产业升级。为更深入了解住龙镇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团队成员开展调研并根据该地所需或所缺提供帮助,将红色文化融入成员的创意中,解当地产业之“少”,提学生专业技能之“高”。在活动前期团队主动联系了住龙镇负责旅游的工作人员吴陶涛,双方就住龙特色旅游相关问题展开线上交流与对接,并协助其团队完成“红色旅游路线图”,获得较高评价。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走访位于住龙镇水塔村的蜜蜂养殖基地,拜访了当地的蜂蜜户钟香连。基于缺乏销售渠道影响农产品销售这一情况,团队成员与养殖户交换联系方式,计划在活动后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其设计产品logo,并利用学院传播专业所搭建的直播带货平台为农产品扩大销售渠道,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助力红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经贸青年在路上。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以“学习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为起点,围绕红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团队成员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百年风雨兼程,精神薪火相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勇于承担时代与社会赋予的责任,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以热血致敬崇高敬仰,开启百年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www.rmxwb.com/article/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