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找到信仰,用信仰凝聚学生,借此贯通青年学生与党组织之间的‘最后一米’。”朱超云说。
学生党建工作是朱超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朱超云所在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每年有近60名学生成为共产党员。在她看来,虽然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但是对于“党是什么,为什么入党”,少数学生并不明确,而自己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党”是什么。
除了党建工作,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朱超云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来帮助学生们纾解各种“小情绪”。对学生来说,朱超云亦师亦友,更是一个重要的“引领者”。
朱老师,很“飒”!
朱超云的日常工作繁杂又紧张。“千名支部书记上党课”集中宣讲展示活动的准备工作则被她“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了自己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中,甚至连午饭时的候餐间隙她也不放过。
在等餐间隙,朱超云会把早已准备好的稿件拿出来反复温习。那是一张已经被叠皱了的A4纸,朱超云把纸放到桌上盯着念叨两句,再把稿纸放到腿上眯起眼睛口中小声演讲。虽然这些动作看起来很奇怪,也会引来同事们的好奇,但在朱超云看来,省直机关集中宣讲活动中高手如云,而且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也不仅是学校和党支部,她还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代表,这些都让她不敢有一丝懈怠。
“这种演讲稿背下来要做到一气呵成,不能有一点结巴。”实际上,这份宣讲稿,朱超云早已烂熟于心。从内容的选取再到宣讲稿的形成,短短千字已经被朱超云改了几十遍。“比赛限制我们宣讲的时间要控制在6分钟以内,如果超出时间的话要扣分,所以要一遍遍演练,逐字逐句地‘抠’。”
面对比赛,朱超云承认压力不小,但是她也会像平时开导学生时一样告诉自己要“洒脱一点”。“虽然厉害的选手很多,但我相信只要自己精心准备了,为之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问心无愧。”
“朱老师在工作中向来雷厉风行,而且要求很严格。”付静是一名工商管理学院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2019级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她常常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朱超云给付静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们在筹划活动的时候,朱老师会严格规定提交方案的时间,不给我们拖延的机会。”在付静看来,正是朱超云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才使得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养成了“不拖延”的好习惯。而“不拖延”和“严格”不仅是朱超云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朱老师,很“暖”!
“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的,就怕学生找不到我。”朱超云说。
深夜,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朱超云。一看是学生打来的电话,她立马接通。“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她急切地问道。对方悲伤地说:“老师,我失恋了,您能跟我说说话吗?”这样的事情在朱超云的工作中并不少见,但是每每回忆起深夜学生打来电话的时刻,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总是久久不能消散。
学生有了大大小小的问题,总是愿意找朱老师聊一聊。“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跟学生打交道,我们要做的是全方位培育学生,所以有些内容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东西。比如,让他们学会如何锤炼自己的思想,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短板,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朱超云坚信,有些教学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有可能是与学生的一次谈话,也可能是一次学生活动。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不经意间去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朱超云曾在一次工作汇报中提到了“三型老师”,即“启蒙老师”“成长导师”和“诤友严师”。为此,她组织党员师生们成立了“党的知识宣讲团”和“红色小分队”带领学生们通过寻访党史馆、讲故事和唱红歌等形式认识到“党是什么、自己入党为什么”。同时,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小分队”,带领学生们下沉到农村基层的社会实践中,去认识“党是干什么的、自己能为党做什么”。此外,还制定了“三亮明三考查三沟通”的考察制度,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让学生们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党员自己还差什么”。
朱超云觉得,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单纯又无虑。“之前有朋友说,像我们这样长期跟孩子们打交道,做久了会很难适应社会上的其他工作。但是,我也从未想过离开学校,我喜欢跟孩子们待在一起,也愿意成为连接党组织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贯通青年学生与党组织之间的‘最后一米’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朱超云坚定地说。
人物档案:
朱超云,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她是学生们的“贴心大姐姐”,也是学生们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她用自己的耐心和专业带领着学生们一步步走近党,一步步融入党,成为了连接党组织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近日,朱超云在第四届浙江省直属机关“千名支部书记上党课”集中宣讲展示活动中获得了“十佳支部书记宣讲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