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人民网
近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将封存了十年的1000余封“理想之信”寄给党校第41期和第42期学员,让同学们回头看看,党校结业时为自己许下的诺言是否已经实现?
信件寄出几天后,党校的QQ群里热闹非凡,收到信的同学纷纷发表感言。他们的共同心情就是感动,觉得学校太有心了,感谢学校一直保存着这封信。
在理想之信中回望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好开心,我自己定下的目标实现了。没想到大学的我竟然那么正经,写的有点老气横秋,换成现在的我,肯定写不出这么正儿八经的。”软件081班陈怡收到信后在党校QQ群里留言。
“感觉自己穿越一样,好像回到十年前的那个时期,对什么都充满期待,无所畏惧,阳光有活力。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那么社会就是打磨机,慢慢磨平棱角,这么多年过去,静下心来回味这封信真的太美好了。我现在的生活好像对什么都没有期待感,追求变淡了,现实化了……这封信,可以说在恰当的时候带给我热情,谢谢学校,重新点燃我奋斗的激情。”食品0701班李铭胜收到信后激动地给党校班主任发来一大段感言。
“裘老师,党校举办的‘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活动真好!我的朋友圈里已经好几个同学在晒了,他们都很感动,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物流082班金丽丽将一个同学的朋友圈内容截图发给党校班主任。
十年的时间,很多同学变更了住址和联系电话。为了确保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收到信件,在寄信的前一个月,党校就开始通过QQ、微信、邮件频繁联系学员,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更新邮寄地址。一些超重、没贴邮票、邮资不够的信件,党校都将其一一补上,并将改过的地址重新填写寄出。
从2006年开始,党校每期培训班都会通过组织学员开展“活着的目的和价值”为主题的思想大讨论、课前讲解红色人物和时代先锋故事、课间休息播放教育短片或励志歌曲等活动,让学员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培训结束之际,党校会给学员统一发放信封信纸,让他们写下自己对未来的目标与规划。十年后,由党校统一将这些“理想之信”寄出。党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员有梦想、有作为,不虚度年华。截止2019年10月,共有6000余位学员写下理想之信。党校每年都会把结业满十年学员的“理想之信”寄出,已经陆续寄出6期学员的“理想之信”,收到信的同学纷纷为学校点赞。
世界大哲学家亚历士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党校学员除了写“理想之信”外,在培训期间还完成了“‘一个月,行为变习惯’修身计划”,计划内容由学员自定,可以是日行一善、每日锻炼身体一小时、每日阅读书籍一小时……学员们每天用照片、录像等形式记录自身在一个月的蜕变,并撰写感悟。目的是培养学员优良品格,使之更为优秀。
在宗旨教育中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营销0601班黄敏章说,当她在党校听到梁启超这段《少年中国说》时,她震惊了,她才发现自己身上担负着很大的使命和责任。人们都在追求理想,都在为理想而奋斗。而她的理想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为人民幸福出份力,为国家富强作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自觉付诸实践、立志奉献社会。”学校党委书记劳赐铭经常用这句话与党校学员共勉。党校每期培训班都会邀请学校党政领导为学员上党课,深受学员的欢迎。
学校党校开办将近30年,与一般党校只重理论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还不断被赋予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公益服务、励志教育、团队协作、素质拓展等丰富内涵,以各种形式感动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员。“党校对学员的考核不仅注重理论学习层面,更注重考核学员的实践能力,看学员是否能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学校党校校长许宝峰说,党校大力倡导学员开展为社会做实事和为师生做实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0月,党校师生共开展了400余项为社会服务活动和3500余项为师生服务活动。
“没有想到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能帮助这么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党校学员王婷表示,爱心捐书活动受益的不仅是山区孩子,还有自己。活动让她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快乐。她说:“今后,要更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知识和劳动服务社会,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在杭州市下沙高教园东区公交车站,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红色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为过往乘客免费提供开水,指引道路,提拿行李等服务。这支志愿者服务队来自学校党校,在这个岗位上已经持续服务了八年,志愿者队伍的学生也已经接力了一茬又一茬。“志愿者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帮助他人的满足。”连锁172班谢彬瑞这样感言。
党校常年组织学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已形成了爱心捐书、服务路人、以旧唤心、敬老爱老、爱心义卖、助残扶弱、无偿献血、爱心支教、服务师生、公益宣传和爱心捐衣等经常性服务项目。
党校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及能力,而且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浙江电视台等媒体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用心培养为民服务学员”“德能并举育人才融入行业同发展”“特殊课堂学会感恩”“大学城里,这群雷锋很贴心”等为题对党校学员开展的公益活动进行了近200次的报道。学校党校还被团中央、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入围优秀团队”“优秀报道奖”“优秀摄影奖”、浙江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岗位中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不管是在校时还是踏入社会后的这些年,母校对我的恩泽从来没有中断过。读书时,家境不是十分宽裕,所以每年都会申请助学金;我的班主任丁珏老师和辅导员石磊老师都很照顾我、帮助我;在系领导的信任与关爱下,我还当选为国际贸易系的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又很有缘分,我们学校当年的学生处长董伟统老师又到我工作所在的地方挂职,无形之中我又受到了呵护;还有一个令我意外的惊喜,学校领导陈德泉校长、原党委书记童学敏途经遂昌,还专门来看望我……”2017年,国贸0501班张艳收到党校寄来的“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后,藏在心底的那份感动再一次被点燃,在校友返校日当天专程回校看望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她说,这几年,一直在基层上班,当过大学生村官,在偏远乡镇工作过,先后转战三个乡镇,从事过妇联工作、共青团工作、土地征迁工作等多种基层工作。工作很琐碎也很繁杂,有一点问心无愧,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她都能时时刻刻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真正用心去工作。党校要求学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现在,她发现自己和身边的青年党员也真的可以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冲上去!
像张艳一样,很多学员在党校结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各自行业发光发热,但仍会通过党校QQ群保持联系,经常开展讨论,互相鼓励和促进。投理123班方逸文是党校第51期学员,现在银行工作,服务地方经济。2015年8月,他和家人在旅行的邮轮上,他奋不顾身跳入2米多深的泳池里救了一名溺水的8岁小女孩。此义举在当地传为美谈,他被评为2015年余姚好人。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属于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永远都是一具行尸走肉。只有信仰才能让人拥有归属感,也只有信仰才能让人生有明确的目标!”信管0701班舒睿说,党校让他在较短的时间里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在其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乡财政办主任等工作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他深刻地领悟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真实地倾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困难群众的痛苦,才能更直接有效的帮助他们。他非常感谢党校树立了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应该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才更有意义。他非常庆幸自己有过参加党校培训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相关链接:http://zj.people.com.cn/n2/2019/1028/c370990-3348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