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农村信息报》
浙江省合作经济论坛暨浙江合作经济管理学院揭牌仪式日前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新成立的浙江合作经济管理学院,旨在充分依托和借助供销社系统的组织、网络和资源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社会服务等方面与行业开展深度合作,研究并破解“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供销社系统和我省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的合作经济人才。论坛上,省供销社主任邵峰作了题为“打造大平台,推进大合作,发展大服务、建设大产业”专题报告。
裘永晓
俞晨怡 摄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记者从省供销社获悉,今年以来,省供销社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改革。义乌等7个“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县在健全“农合联”组织体系基础上,服务功能、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20个首批推进县中,14个县已完成“农合联”组织体系组建工作。供销社为农服务进一步强化,改革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全省供销社经济运行平稳,共实现总经营收入223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
为农服务继续强化
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和农村生活方式变化的趋势,省供销社积极推动为农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全方位农村社区服务转变。
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优化。至今,全省已组建技物结合的庄稼医院796家,成立土地托管、技术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组织166家,发展统防统治服务118.7万亩。
农产品流通进一步顺畅。今年1-6月,全省90家农产品市场交易额355亿元,同比增长14.6%。通过线上线下、拍卖交易、红茶评比等活动,积极促进茶叶销售,销售量达到4.2万吨,同比增长13.1%。
受电商快速发展影响,今年1-6月,全省供销社城乡商业服务网络经营额为195.5亿元,同比下降4.3%。但再生资源和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利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再生资源回收额占全社会的25%。
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今年1-6月,全省供销社系统完成农信担保15亿元,惠及3万农户;组建农民资金互助会(社)82家,借款4.8亿元。
“网上供销社”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企业由去年同期的93家增加到117家,网上销售额26亿元。“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吸纳了700余家农资企业入驻,提供农资咨询服务1.8万人次。浙江东海商品交易中心交易品种不断增加,运行良好。
“三位一体”改革深化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供销社加快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形成以“农合联”为大平台的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大平台。组建农合联执行委员会,健全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基本服务功能,设立农民合作基金,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在设立农民合作基金时,建立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确保规范高效使用。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由供销社资产经营公司牵头组建,目标是建立对“农合联”会员的投资合作引领机制,促进“农合联”会员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共建共享。
发展大合作。一是推进主体合作化。服务链和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主体尽可能用合作制来组建和改造,打造服务供给者与接受者的利益共同体。如:下一步省供销社将引导庄稼医院吸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对象参股;在有条件的村组建消费合作社、环境合作社,新建或改造综合服务合作社,让广大农民联合起来,开展自我服务,共享服务成果。二是推进体系合作化。服务链和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尽可能用合作制来联合和联结,努力形成“层层向上参股”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层层向下参股”的生产监控机制,打造纵向合作、一体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如:下一步省供销社在组建日用品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时,将引导县级供销社、消费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超市和社会资本共同参股,组建连锁配送公司,形成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在推进茶业振兴中,将着力打造由茶农合作社、茶加工流通企业等参股的县级茶业龙头,并引导县级茶业龙头企业参股浙茶集团,同时,浙茶集团和县级茶业龙头也可通过资本运作、向下参股,整合优质资源,加强过程监控,切实改变“爷爷与孙子抢饭吃”的状况。三是建立合作引领机制。发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引领、经营监管、分配中介等作用,引导“农合联”会员参股投资效益较好较稳的项目,使“农合联”成为农民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
推进大服务。一是健全服务体系。鼓励县乡两级“农合联”组织县级农资公司、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股组建庄稼医院,建立健全以庄稼医院为基础、农资公司为主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持县乡两级“农合联”引导农户组建消费合作社或改建综合服务合作社,组织县级供销社、消费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超市、社会资本共同参股,组建连锁配送公司,建立健全以合作社为基础、连锁配送公司为主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城乡商贸服务体系。支持县乡两级“农合联”引导农户组建环境合作社或改建综合服务合作社,组织县级供销社、环境合作社、社会资本等相关各方共同参股,组建环境服务公司,建立健全以合作社为基础、环境服务公司为主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环境服务体系。引导县乡两级“农合联”与农信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农合联”会员,授信服务、担保服务相衔接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同时,组织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组建资金互助会,建立健全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培育服务主体。以社员普遍持股、均衡持股为基本导向,推进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规范化改造和城乡社区便利店、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经营服务组织的合作化改造,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消费合作社和乡村环境合作社,积极组建围绕专业服务和特色产业的合作社联合社。发挥“农合联”的投资引领作用,引导各方共同参与乡镇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代商贸综合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发挥供销社社有资产和社有企业的优势,鼓励供销社及有关社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打造县级服务龙头、产业龙头。继续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地方承接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运营和管护。三是完善服务机制。逐步建立以各类合作社为基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涉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服务链,努力形成以服务链为经线和以生产、供销、信用、环境、消费、投资等服务为纬线的纵横交错的服务格局。打造“网上供销社”,建立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相融合的服务方式。
建设大产业。一是打造产业体系。按照健全产业链、扩大产业群的要求,强化贸易龙头作用,带动精深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特色种养业加快提升,推动社有经济的产业结构从“以贸为主”向“贸工农服一体”转变,形成龙型产业链;强化科技支撑和文化纽带作用,推进产业簇群化,推动社有经济产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形成内涵产业群和外延产业群。二是优化组织体系。形成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协调、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经营组织体系,千方百计克服“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三是扩大合作体系。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加入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改造提升,引导农民合作社、同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联合发展。按照“打造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的要求,发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牵头作用和上级行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组织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社会资本等,共同投资打造县级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县级行业龙头企业参股省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四是整合品牌体系。培育和打响一批以省“农合联”、省行业协会为载体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和减少县域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打造自身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体系。五是健全营销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提高同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中小微农产品经营主体有序交易、货畅其流。支持省行业龙头企业以传播产业文化为纽带,建立高档农产品经销体系。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着力提高出口农产品在发达国家和中高档市场的份额。六是强化支撑体系。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基金”的投资方式和“扶改股”的支持方式。以省行业龙头企业为载体,组建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增强技术支撑。加大合作经济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两大创新性项目即将实施
据悉,下一步,省供销社将充分利用“农合联”这一大平台,按照“发展大合作、推进大服务、建设大产业”的思路,具体实施两大创新性项目:
一是建立美丽乡村环境服务体系。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的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形成美丽乡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期待出现“农村垃圾革命引发农业有机革命”的可喜局面。
二是推进浙江茶业转型升级。围绕做大做强浙江茶业、再显浙江茶业雄风,全面推进浙江茶业的产业体系、组织体系、合作体系、品牌体系、营销体系、支撑体系建设,让茶更好造福人类,更好彰显“和”之美、“仁”之德。
相关链接:http://111.1.62.179:50000/shtml/ncxxb/20160730/1359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