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 《钱江晚报》 专版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周益杰
“老师,不要走好不好……”
欢岙小学,这稚嫩的嗓音,充满着留恋和不舍。一群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此刻却安静地围着一群身穿黄色志愿者服的大学生,抿着嘴,扯着志愿者的衣服,不肯挪动一步。
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的10名志愿者,在短短的半个月中,已经和这些山区的留守儿童们打成一片,离开时连脚步都显得沉重。
支教志愿者和学生抱在一起话离别。
运动会、声乐、动漫,课堂妙趣横生
炎热的三伏天,台州天台县坦头镇大余村,时不时传出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欢岙小学中,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的10名志愿者,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支教活动。
这已经是浙江经贸职业学院党校第二次来到这片山村,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的支教活动准备的更加充分,内容也是更加的丰富。
民乐课上,志愿者应佳婕手中的二胡仿佛是丛林中翩飞的精灵,两根弦却奏出了一首节奏欢快的《小苹果》,赢得了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课后,应佳婕喜极而泣,她说,没有想到这节课会这么的成功,第一次上课还是非常紧张的,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也是很惊喜,很感动。
“老师老师,看我画的熊猫”、“老师,我画的是齐天大圣”……
随着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热映,今年的支教,开设了一门动画制作课程,志愿者沈炳清本身也是动漫专业的学生,用专业的知识带给孩子们真实的动画制作乐趣。
除此之外,还有益趣相加的趣味运动会,学习孝悌之礼的《弟子规》课程,环保健康的变废为宝课程,简单实用的医学小常识,放飞声心的声乐课……
爱心人士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为留守儿童实现心愿。
开展梦想秀,为孩子们实现微心愿
“我想要一架模型飞机”、“我想要一条漂亮的连衣裙”、“我想给奶奶买一套衣服”……
歪歪扭扭的黑色字迹,在白纸的映衬下,成为一个个心愿。志愿者在整理时发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心愿:想要一袋零食。
这是小超的心愿,今年12岁,他比同龄人都要矮小很多,家住水堆岙村,爸爸体弱多病,妈妈神志不清,家中又遭火灾,小小年纪,经受了一连串的打击。
“他沉默少语,我们上课时,就多关注他;手工课时,就与他一起做,希望他打开心扉,阳光成长。”志愿者吴欢欢说。
“微心愿”活动是支教志愿者和坦头镇妇联共同开展的一个活动,来自全县各地各单位的13名爱心人士,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集聚在欢岙大余村,在支教结业晚会现场,为留守儿童实现心愿。
今年12岁的小明是一名孤儿,父亲过世,母亲不知去向,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的心愿是给奶奶买一套新衣服。
“那你自己的心愿呢?”面对志愿者的疑问,“我什么都不缺,只是奶奶照顾我特别辛苦,所以就想给奶奶买新衣服”。在志愿者反复的询问下,他才说出自己的心愿是想要一辆自行车。当爱心人士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推上台,停放在他面前时,他却高兴地连声说谢谢,双眼看着自行车,久久不肯转移。
志愿者进行家访。
台风“苏迪罗”后,自发去修补路面
8月10日,受台风“苏迪罗”影响,天台县坦头镇大余村降雨量达50毫米。这场台风导致部分地方出现地面塌方,两根电线杆悬在半空中,造成全村断电。同时,由于大余村路段由于山路坑洼,造成一些路段积水过多,路面泥土松弛出现大型的坑洞,交通极为不便,阻碍着抢修队的速度。
面对这种情况,志愿者们纷纷披甲上阵,自发前往修补路面。但由于事发突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专业工具,志愿者们就另辟蹊径。没有排水管,志愿者们就用脸盆,将坑里的水一盆一盆的舀到一旁倾倒,没有填坑的石头,志愿者们就用脸盆和水桶,在几十米外将石头一盆盆,一桶桶的运过来。
看到平日里和蔼的小老师们如此的辛苦,一些小学生也都纷纷参与进来,帮助老师们倒水,搬石头,纯真的小脸上,泥水和汗水已经是分不清了。
历时4个小时的修补,原本的深水坑被石块填满,积水也被清理干净。
老人周金女的家就在深水坑旁边,她说,每当下雨的时候,门前就会有很多积水,车子一开过,污水就会溅的满屋子的水。这一次志愿者们填住了深坑,不但解决了难处,同时也加快了抢险队的前进速度。
“就算台风来了,都吹不走我们。”志愿者陈金涛在来支教的第一天就这么说到,谁想到这几天时间竟然真的刮起了台风,但志愿者们也真的未曾离开。
看望空巢老人。
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唠家常,送关爱
除了支教,志愿者们心系空巢老人,走进6名老人家中。他们第一个走进了王香华老人的家。今年62岁的王香华,老伴去世的早,跟5岁的孙女相依为命,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大妈,您要多休息,多注意身体,这些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队长吴欢欢一边说着,一边把食用油、饼干等慰问品送到王香华手中。接过大学生志愿者手中的慰问品,王香华激动地拉着学生们的手,接连说着:“谢谢,谢谢!”
据了解,欢岙办事处是一个有着19个行政村的山区片,整个片区里的许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或小孩,有的老人生活清贫甚至十分艰辛。为了给这些空巢老人送去来自孩子们的关爱,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慰问品,充当起空巢老人的“子女”,跟他们唠家常,送关爱。
“我们送去的不仅仅是慰问品,更是一份对于老人们的浓浓关爱,作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我们要以身作则,扛起关爱老人的责任。”队长吴欢欢表示。
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但志愿者们和小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志愿者要离开的清晨,院子里便挤满了孩子,为了能够亲自来送别志愿者,他们甚至开了好几个闹钟,才从床上爬起来。
“明年,我们还会来的。”队长吴欢欢说,这是去年的承诺,今年我们做到了,今年党校志愿者同样许下了承诺,梦是不会断开的。
大余村给学院赠送了锦旗。
相关链接:
《钱江晚报》: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赴台州支教 除了知识和礼物 他们还带去了浓浓的关爱
《钱江晚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志愿者台州山区爱心支教 关爱山区留守儿童 为他们支起一片别样天空
《台州日报》:坦头:留守乐园里上演红色情景剧
《浙江工人日报》:留守乐园 成长跳板
《中华合作时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2014年暑期赴台州山区爱心支教活动纪实
《浙江教育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校师生赴天台县革命老区欢岙支教
《农村信息报》:为留守儿童支起一片别样天空
《天台报》:把爱送给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 坦头镇大余村:留守乐园里共庆'八一'”
《天台报》:携手共成长 同圆中国梦
《台州日报》:把孩子交到乐园,跟交到学校一样放心
《天台报》: 经贸学子心系空巢老人
《天台报》:大学生志愿者抢修山路
《台州日报》:留守儿童圆了“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