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学敏书记率队考察总社南京院

来源:科研处发布时间:2013-03-26浏览次数:117

 

    3月23日,学院党委书记童学敏率院办、科研处、应用工程系负责人一行考察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以下简称总社南京院)。总社杭州茶叶加工研究院张士康院长陪同考察。

    总社南京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院办、科研处负责人热情接待了考察组一行。张卫明院长向考察组介绍了该院的基本情况、历史进程和发展思路,着重介绍了该院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童学敏书记就学院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师资情况、研究方向、基地建设等情况作了介绍,并表示学院希望取得南京院的指导、支持,在培育人才、培育成果方面寻求结合点,合作求发展。

    考察组一行还参观考察了总社南京院的实验室及生产基地,双方还就合作攻关项目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关链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简介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市东郊,背靠紫金山,毗邻玄武湖。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研究的部属专业研究院,始建于1978 年,旨在于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野生植物和经济作物资源,为工业生产和市场提供天然原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现在职科技人员近百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40 名,在职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共27人,其中博士8人。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部级突贡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专家1名,江苏省“333工程” 专家5名。承担并完成国家、地方科技项目1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出版专著4部;制修订国家标准40多项;2011年天然高分子多糖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012年果蔬加工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公示,我院各类科技成果还获得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2项;申请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研究院下设食用菌、天然日化2个研究所;食品工程研究室 、生物化工研究室 、工艺装备研究室 、生物技术研究室 、芳香植物研究室 、植物资源与化学研究室6个研究室;1个研究中心为江苏省天然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及特种经济植物基地建设、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和应用、功能性食品和日化产品的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研究实践,形成并推广了一大批特色优势项目。我院科研领域广泛涉及天然药化、精细化工、食品添加剂及农产加工等领域,特别是特种经济植物资源的产业化和基地建设方面,研究院在农林特产、天然香料、天然高分子多糖胶、食用菌、果蔬加工和天然化妆品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特色,是我国“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农林特产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的主持单位,并与国内200个农业产业化基地有着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我院愿与各类企业或组织在平等互惠基础上采取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多层次合作。

    我院是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负责辛香料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代表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辛香料分会中行使表决权的归口单位,并设有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同时还主办《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国家级期刊。拥有50L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装置、8平方米真空冷冻生产线1条、果蔬膨化中试车间、逆流提取生产线、膜分离中试设备、真空浓缩装置、发酵及生化反应设备、胶囊罐装机、口服液罐装线、喷雾干燥等中试设备,有 4000 平方米GMP生产车间,可面向中试研究和产业放大。

    【单位历史变迁 】
    1978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科研所”诞生。1982年2月20日,商业部、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三部合并,我所更名为“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隶属商业部科学研究院领导;1989年隶属商业部商办工业管理司领导。1994年1月18日,商业部、物资部合并,成立国内贸易部,我所更名为“国内贸易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设计所”。 1995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国内贸易部分出单列,9月5日经中央编委批复同意,我所仍划归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1997年2月19日,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设计所”。 2000年4月10日,更名为“南京野生植物综合 利用研究院”。